各個國家根據自身實際在長期實戰中都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軍銜制度,但總地來說,所有軍隊的軍銜結構基本上都包括如下級別:
- 士兵
- 新兵(列兵)
- 二等兵
- 一等兵
- 上等兵
- 士官
- 下士
- 中士
- 上士
- 士官長
- 軍官
- 尉官
- 準尉
- 少尉
- 中尉
- 上尉
- 大尉
- 校官
- 少校
- 中校
- 上校
- 大校
- 將官
- 準將
- 少將
- 中將
- 上將
- 大將
- 尉官
有的國家還有戰時特殊軍銜,如德國的一級上將、元帥,日本的大將、元帥等。有的國家在和平時期還有榮譽軍銜,如中國的元帥。美國的將官銜制中還有非常特殊的四星上將與五星上將,它們都代表了極高的統率力,而其中的五星上將更要有極高的軍事才能或功績。
建議修訂: 前蘇聯有“大尉”軍銜。中國上世紀50年代第一次授銜也有“大尉”軍銜。日本的“大尉”軍銜,則是其尉官軍銜“少尉、中尉、大尉”的最高一級。 日本的“大將”也非戰時特殊軍銜,而是其將官軍銜“少將、中將、大將”最高一級。日本的校級軍銜是“少佐、中佐、大佐”。 不少國家在“上將”之上還設有最高一級的“大將”,如中國上世紀50年代即有“大將”軍銜,目前俄羅斯、朝鮮、古巴、越南等均設有“大將”軍銜。 美國四星上將并非特殊軍銜,而是將官軍銜“準將、少將、中將、上將”的最高一級,因為從準將的一顆將星數起,上將就是四顆將星。 美國的五星上將通常戰時才授予,在上將的四顆將星外,再加一顆將星,外國通常視為美國的元帥軍銜,所以漢譯時可譯為“五星上將”,也可譯為“元帥”。 中國五十年代的元帥并非榮譽軍銜,而是實質的最高軍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