甲骨文 發音/讀音: [ jiǎ gǔ wén ] 筆畫總數: 繁體字:甲骨文 甲骨文 [發音:jiǎ gǔ wén,jiaguwen,] 也叫卜辭、契文。商周時代在龜甲獸骨上所刻的文字。出土于河南安陽小屯村殷代都城遺址,1899年始被發現。商周王室常用龜甲獸骨占卜吉兇,并將占卜之辭和相關的事情刻寫其上?,F收集到的單字總數在4 500個以上,能識讀的不到一半。甲骨文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成系統的漢字。 來源于新華字典·百度漢語 漢語 寫法 規范字(簡化字):甲骨文(中國大陸、新加坡、馬來西亞) 繁體字:甲骨文(中國大陸、新加坡、馬來西亞) 國字標準字體:甲骨文(臺灣) 香港標準字形:甲骨文(香港、澳門)讀音 官話 (拼音):jiǎgǔwén (注音):ㄐㄧㄚˇ ㄍㄨˇ ㄨㄣˊ 北方話 (官話)拼音:jiǎgǔwén [實際讀音:jiágǔwén] 注音:ㄐㄧㄚˇ ㄍㄨˇ ㄨㄣˊ 國語羅馬字:jeaguuwen 通用拼音:jiǎgǔwún 國際音標 (幫助):/t??j?21??3? ku21??211 w?n3?/ 釋義 翻譯 翻譯 俄語:надписи на костях и черепашьих панцирях (XV-XII вв. до н. э.)